阳光小屋心理咨询案例——青春期社交恐惧问题
一、一般资料
某,男,17岁,高中一年级学生,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母亲收入稳定,父母家族均无精神疾病历史。 家庭经济条件一般,与爷爷奶奶同住,家里他这一辈就他一个男孩,自己有一个姐姐,全家人自他出生就对他疼爱有加。
念书期间,在幼儿园、小学期间,伙伴就较少,不太会与人交往。成绩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很好的,虽然与别人的交往较少,但有家里姐姐、父母、爷爷奶奶的理解和关爱,对各方面的发展,自己认为很顺利。但自从考入高中,寄宿在学校,离开姐姐、父母、爷爷奶奶后,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家庭环境,离开了能够包容自己的爷爷奶奶、父母、姐姐,就开始感到很多的事情非常不顺利,很让自己苦恼,让自己不知所措。
基本上不与同学来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与同学之间感情也越来越淡漠,感觉在学校里没有人可以了解自己,信任自己,帮助自己,孤独感和自卑感时时刻刻笼罩着自己,情绪很不稳定,时而抑郁,时而焦虑,痛苦至极。由于情绪很不稳定使得学习精力很难集中,效果非常差,成绩也急剧的下降。老师和同学都说他性格太内向,与人相处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集体活动也不积极参加,基本上没有一个可以互相倾诉的朋友和伙伴。
二、主诉:
自小就比较不会与人打交道,特别是考入高中以后,在学校的寄宿生活太累,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处理。目前最大的苦恼就是我认为自己没有好朋友,感到孤独。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害怕交往,同学们对我很冷淡,我自己内心越来越感到空虚、孤独,情绪时好时坏,学习成绩和效率明显的下降。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情绪不稳定,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差。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适应不良
2、人际交往障碍
3、自我评价过低
四、咨询过程
1、先与其形成良好的关系,让他愿意与我倾诉
2、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人际交往障碍和学校环境适应不良上,人际交往障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是造成求助者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教育和自身素质方面,该生智力水平正常、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长期宠溺的家庭生活使他较难适应独立的学校,自理生活能力很差,形成了其不良的人格特征。加之又是第一次离开家庭,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自理能力,而学生的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低,自我调整能力差,以致形成不正确的观念,所以难以适应新的人际交往和学校环境较为复杂的关系,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1)认知偏差: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情感和意志,主导行为取向。正确的认知会产生健康的情感和意志;错误的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意志和不良的行为。认为别人不愿与我交往。首先改变其的认知偏差,让其知道交往是需要主动的。
2)个性缺陷: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性格可以改变和弥补气质的某些消极因素,对人生具有积极的意义。良好的性格是身心健康基本保证,相反,不良的性格不仅严重影响人际关系、人的成长与进步,而且十分有害与身心健康,容易导致心理疾病。该生的性格有着很大的缺陷,如过分的内向、个性的自我封闭、抑郁、过分依赖家人的心态,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首先,与求助者一同列出社交恐怖的情景,鼓励求助者直接接触社交恐怖的情景,直到紧张感觉消失。其次, 鼓励求助者与他认为的比较喜欢的人进行主动的交往和互动;强化求助者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重新认识。最后, 并让他一周内与自己比较喜欢的同学主动去沟通,并记录沟通的心得。
3)能力欠缺: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方面的原因,求助者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平时他即不爱说话,也很少与人来往,经常独来独往,孤家寡人,非常不善于为人处事,更欠缺这方面的锻炼。尽管有时他也希望和同学交往改善关系,但却不知道如何去做,产生了非常强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指导他多利用集体的活动、班会的场合去与人交往,多与同学交流接触。 与老师协商,请老师在适当的时机多鼓励、表扬求助者。 并找出自己的能被同学和老师接受的5个优点,并确认就是自己的优点,提高求助者与人交往时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