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楠老师公开课《原子的构成》 -凯发娱发k8官网

教研教学 > 优秀公开课 >

江楠老师公开课《原子的构成》

作者:      点击数: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想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学生在前面三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史料、教材图表的观察分析,了解原子的构成。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学习从图表、动画、史料中分析、归纳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与他人交流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通过阅读张青莲教授的资料,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学习活动的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提出想探究的问题,并对研究重点原子的构成提出猜想,在此基础上观看动画演示,分析图表信息,阅读史料介绍,通过观察、讨论与交流、领悟等系列群体探究方式来逐步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其次,通过对具体原子质量的实际数据展示的观察,感受书写使用的不便,进而认识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主动学习查阅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教学模式 探究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展示]

宏观物质图片

 

 

[设问]

我们已经知道世界万物都是由分子或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关于原子,你还想探究哪些问题?

[引课]

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

 

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说出分子原子的区别。

 

学生提出问题:

1.原子是实心的吗?

2.原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分,原子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

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秘色彩的微观世界。

 

学生想探究的问题大部分将在本节教学中通过探究活动中获得较满意的答案,这对于激发学生持续的探究欲望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部分认识原子的内部构成

 

 

 

 

 

 

 

充分想象猜想原子内部构成

 

 

 

 

 

 

 

实验分析

初识结构

 

 

 

 

 

 

 

 

 

 

 

 

 

 

 

 

 

 

 

 

 

 

 

 

 

 

动画启迪诱发想象

 

 

信息处理整合认识

 

 

 

 

 

 

 

 

 

 

 

 

 

 

 

 

 

 

史料佐证拓展认识

[讲解]

十九世纪末前,原子一直被认为是坚硬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人们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之后卢瑟福通过实验证明原子有核,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

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怎样构成原子的?

[引导]

k8凯发的版权所有 安庆市外国语学校   

网站地图